山拂白云晴亦雪,地鄰溯漠夏還冬。
有一種夏日清涼是冰山梁的18度氣溫;有一種心曠神怡是冰山梁的日出與云海;有一種奇異景觀是冰山梁上的巨石嶙峋……
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巔,竟有方圓26平方公里的準平原化地貌,地勢波瀾起伏,平坦開闊。一堆堆千奇百怪的巨石散落在山巔之上,為這塊土地披上神秘的色彩。
今日,探秘冰山梁。
第四紀冰川遺跡
冰山梁位于赤城縣與沽源縣交界處,沿赤城縣城東北70公里處,獨石口鎮(zhèn)東南5公里,從獨石口長城出發(fā),沿著鄉(xiāng)間公路駕駛十多公里,就到了冰山梁景區(qū)門口,車子可以通過盤山公路開到山頂停車場。
下車的那一刻,美景已經(jīng)目不暇接,遠處青山的輪廓隱約在薄霧中,高聳的風車轉動,山上滿眼青翠。沿著停車場旁的木頭棧道上行三四十米,嶙峋的怪石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一路走,棧道兩旁的巨石姿態(tài)各異,仿佛置身“石頭陣”中。
這些巨石,有的突兀聳立,高達兩三層樓;有的散落開來,平鋪在草甸上;有的層層疊疊,像人工堆砌一樣。整個山上,石挨石、石壓石,大的、小的、圓的、扁的、長的、短的,千姿百態(tài),被人們賦予了“龜望海”“玉女賞月”“獅子滾繡球”“八戒吻蘑”等形象的名稱。你也可以憑借無限的想象力去發(fā)現(xiàn)它們更多的特點。
“哪兒來的這么多石頭?”置身在此,這樣的問題頓時浮現(xiàn)腦海。
“這里是第四紀冰川遺跡,千百萬年前,這里或許是汪洋大海。”家住冰山梁腳下虎龍溝村的李勝利為我們揭開謎底。
“70后”李勝利從小生活在這里,他說,小時候最喜歡在冰山梁上玩,也好奇這些石頭從哪兒來。后來有專家考證,這里是第四紀冰川遺跡,那些大大小小的“冰臼”是最好的證明。
按照李勝利的指示,我們在一堆石頭中尋找,果然,一個個或深或淺的圓形坑出現(xiàn)在眼前,它們就像一塊巨石上的“傷疤”,驗證著滴水穿石的偉力。
冰臼是古冰川遺跡之一。兩三百萬年前在巨厚冰層覆蓋處于“封閉”和“半封閉”狀態(tài)下,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隙向下流動時,由于冰層內(nèi)有巨大壓力,呈“圓柱體水鉆”方式向下覆基巖進行強烈沖擊、游動和研磨,最終形成深坑,這些坑極像舂米的石臼,因此稱為冰臼。
行走在這一大片“巨石陣”中,無人不贊嘆大自然的神奇之手。
“點將臺”的傳說
“看,這就是‘點將臺’?!痹诶顒倮闹敢?,我們找到了傳說中的明朝大將劉鋌當年操練兵馬的“點將臺”。
這是一塊長約20米,寬約20米,高約3米的巨石,造型像一個巨大的蘑菇。傳說,距離“點將臺”8米的地方有一根直立的石柱,是劉鋌的拴馬樁。在山邊北沿有一石槽,有泉水涌出,劉鋌的千軍萬馬也喝不完這石槽里的水。
冰山梁屬獨石口鎮(zhèn),不僅在自然地理上是內(nèi)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的一道天然屏障,而且在古代也是內(nèi)地防御北部少數(shù)民族南侵的軍事要塞,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冰山梁一帶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經(jīng)久不衰的有關守邊大將報效民族、守土盡忠的傳說。
李勝利也聽說,在明朝,守關大將劉鋌北拒胡兵,兵困冰山,幾個月的時間里,劉鋌鼓勵將士艱苦奮斗,自給自足,挖野菜、覓山果、狩獵的同時進行耕作,還種植了適應冰山梁氣候的圓白菜,解決了溫飽問題。據(jù)說,如今獨石口一帶還廣泛種植這種圓白菜,味道甘甜醇厚。李勝利說,在他小時候,這里還生長著許多野生高粱,也許這也是將士們種植過的糧食。
以前冰山梁叫霧云山,因劉鋌將軍帶兵駐守在此,因此被改為“兵山梁”,再后來,人們感到兵山高聳,頂峰常年積雪不化,后人們又把“兵山”改為“冰山”,“冰山梁”的名稱便流傳至今。
長城、烽火臺,古戰(zhàn)場的遺跡雖然殘破,卻最能見證歷史。想當年劉鋌帶領的守關將士和蒙古鐵騎征戰(zhàn)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走過千年、萬年,當歷史都變成云煙,梁還是那道梁,大自然如此慷慨的饋贈,冰山梁,是我們?nèi)ヒ淮芜€想再去的地方。本報記者 張鳳燕 王瑾澗 北京日報記者 李如意 通訊員 梁志剛 趙晨陽 攝影 陳亮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