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照日月,英雄肝膽映山河。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7月27日至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CCTV-9)推出紀錄片《忠骨》。該片以普通官兵的親身經歷回望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生與死的瞬間,講述祖國不忘英烈,以國之名、以最高規(guī)格迎回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的動人故事。
該片于昨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CCTV-9)首播,片中多個視頻片段引發(fā)全網共情熱議?!伴L津湖戰(zhàn)役英雄打耳光責備自己”“從志愿軍口袋里找到帶血照片”等話題詞登上社交媒體平臺熱搜榜,超過90家媒體關注報道,相關話題閱讀總量超2148萬。網友紛紛表示:“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碧血丹心,錚錚傲骨守家國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開始。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指導員王鳳和回憶,走在跨過鴨綠江的大橋上,副指導員王哲厚老回頭看:“我們祖國這么偉大,我沒看夠,我們祖國人民站起來了,我高興……我家的萊陽梨,我還沒吃夠?!?/p>
△1950年10月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保家衛(wèi)國,圖片里,戰(zhàn)士們風華正茂,他們中的很多人長眠在朝鮮戰(zhàn)場上
這位沒吃夠家鄉(xiāng)梨的王哲厚,后來在與敵人焦灼的戰(zhàn)斗中,奮勇沖鋒,帶領全連打出突破口,英勇地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姑涝瘧?zhàn)爭中,像王哲厚這樣的烈士,還有很多很多。
△犧牲烈士的珍貴歷史照片
為真實還原歷史細節(jié),紀錄片《忠骨》攝制組先后研讀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中國人民解放軍23軍軍史》《中國人民解放軍60軍軍史》等資料,與軍史專家等密切溝通。分赴遼寧、吉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四川、湖北、陜西等地,先后采訪了30余位志愿軍老兵和烈士后代。
△紀錄片《忠骨》中采訪的歷史親歷者
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軍第59師文工隊隊員何培華,清楚記得冰雕連戰(zhàn)士們生前最后的心愿;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3軍第73師文工隊隊員管治鈞,冒著戰(zhàn)火和隊友穿越封鎖線,到戰(zhàn)場最前線演出慰問;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第2師師部會計朱錦翔,她的戀人在戰(zhàn)場上犧牲時,年僅22歲……這些年愈九旬的老人,在《忠骨》中講述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親身經歷的生死瞬間。
山河無恙,以國之名迎您回家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197653名英雄兒女血灑異域疆場。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保家衛(wèi)國英勇犧牲,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從戰(zhàn)爭進行之時,我軍就開始組織人員從炮火連天的火線上搶運烈士的遺體。
△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
紀錄片《忠骨》首次全面、完整記錄了我國進行的9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歷史背景和詳細過程,并凸顯了其中非常重要的震撼環(huán)節(jié)和感人細節(jié)。
據(jù)悉,從2014年開始,我國以最高規(guī)格迎回了近千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烈士遺骸搜尋鑒定部門采取最尖端的DNA技術和其他手段,尋找、鑒定烈士的真實身份,找到他們的親人,從而實現(xiàn)讓烈士“從回國到回家”“從無名到有名”。
△醫(yī)學人員利用DNA技術分析志愿軍烈士遺骸信息
2022年7月,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紀錄片《忠骨》攝制組首次獨家拍攝國家有關部門深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地宮、為烈士遺骸提取DNA樣本的全過程。這是截至目前,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地宮畫面在媒體上的首次披露。地宮內安放著歷次回國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和棺槨,莊重肅穆,悄無聲息,其畫面莊嚴、令人淚目。
△烈士棺槨在禮兵護衛(wèi)下,緩緩步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地宮
除此之外,該片還采訪到組織、參與歷次烈士遺骸迎回工作的人員,他們以親歷者的角度,講述了諸多鮮為人知、同時又感動人心的故事。其中既有邱少云遺體運送回國的細節(jié),更有烈士后代含淚講述他們幾十年來對親人的思念和找尋,凸顯了我國進行烈士遺骸尋找和迎回的重大意義。
△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44師警衛(wèi)連班長耿式全,他負責把邱少云烈士遺體運送回國內
△經過了70年的漫長守候,親人與吳雄奎烈士終于團聚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央視紀錄頻道(CCTV-9)今晚八點檔紀錄片《忠骨》繼續(xù)播出。烈士遺骸迎回和確認烈士身份工作仍在持續(xù)。懷歷史于心,攜信心以往,讓抗美援朝的愛國精神長存!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