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青年有為|“大學生老師”來自胡蘿卜科技小院

    2023-09-01 13:35:5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學生的課堂不在大學校園里,而在田間地頭;鄉(xiāng)親們遇到生產難題,就會習慣性地走進“科技小院”,因為“這些大學生娃娃的辦法還真管用”。

      科技小院是中國農業(yè)大學率先創(chuàng)立出的一種新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由研究生駐扎農業(yè)生產一線,專家、教授提供技術支撐,研究解決農業(yè)農村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農業(yè)高層次人才,服務農業(yè)農村現代化建設。2022年8月,教育部、農業(yè)農村部、中國科協印發(fā)《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對全國68家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的780個科技小院建設予以支持,其中青島農業(yè)大學入選24個。 

      如何將扎實推動科技小院高質量建設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破解難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青島農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舉辦的“第三屆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見習營”師生們來到萊西胡蘿卜科技小院所在的店埠鎮(zhèn)雙河自然村,圍繞“科技小院建設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中的作用”課題,深入基層一線走訪調研,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 

      地處沽河、小沽河、五沽河“三沽匯流”之地的店埠鎮(zhèn),種植胡蘿卜已有30年歷史,農戶們向師生們吐露了這樣的苦惱:“近年來,種植胡蘿卜的施肥量一年比一年多,投入成本逐年增加,胡蘿卜產量卻逐年下降,甚至品質開始出現一些問題,收入越來越低?!边@個問題并不是個例。目前,科技小院幫助解決了基層生產生活中的大量技術問題,但依然存在針對性不足、推廣成效不夠等問題。認真聽、仔細記、深入問,師生們帶回了大量“沾著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第一手資料,并形成了調研報告,圍繞胡蘿卜產業(yè)如何高質量發(fā)展,師生們忙碌了起來。 

        村里來了一群“文化人” 

      和其他村民一樣,李茂山這群當地村民對科技小院學生的態(tài)度很矛盾,可以說是又質疑又期待,一方面,他希望這群學生幫他們增產增收;另一方面,他又覺得這些城里來的孩子根本不會種地,“就是來玩玩的”。 

      就在一片不看好的聲音中,科技小院的學生們依然堅持每天來到田間地頭進行調研?!按蠹野l(fā)現,在胡蘿卜生長過程中,由于村民過度施肥,導致土壤鉀、氮含量過高,種出來的胡蘿卜個頭小,維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低,含水量少,口感差,雖然也能吃,但也只能農戶自家吃,賣不出去,或者價格低一些賣出去。”萊西胡蘿卜科技小院的第三屆“院長”王海兵說,當時,地里土壤板結嚴重,胡蘿卜種植陷入困局。 

      王海兵除了是科技小院的“院長”,也是青島農業(yè)大學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yè)2022級研究生,“我們是否可以結合自身專業(y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提升胡蘿卜的品質指標和養(yǎng)分含量呢?”她和同學們開始琢磨,怎么把調研發(fā)現的鄉(xiāng)親們的種植痛點和自己的專業(yè)所學結合起來。 

      說干就干。經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結合當地土壤養(yǎng)分狀況,王海兵發(fā)現,胡蘿卜喜歡生長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最適宜的土壤pH值為6.0-7.0,確保土壤富含有機質,有利于胡蘿卜根系的生長和發(fā)育。如添加花生殼等腐熟堆肥或有機肥料,就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并提供養(yǎng)分。”除了研究土壤肥力,王海兵還在胡蘿卜種植前,對土地進行徹底除草和松土,這樣有利于胡蘿卜根系的生長。 

      改善土壤,既要改善土壤結構,又要在灌溉上下功夫。王海兵的同學、青島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專業(yè)的研究生徐文虎和同學們商量后決定,在村里推廣水肥一體化,讓村民學會科學灌溉。 

      “多少年都是水肥分開,‘一體化’是要搞什么?有什么區(qū)別?”村民們覺得,大水大肥才能產出“大果實”。 

      小院學生行不行,就看地里作物長得好不好。面對質疑,徐文虎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在胡蘿卜大棚里安裝水肥機,他想用成果證明給村民看,“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當地土壤現狀及胡蘿卜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合理施肥,借助水肥一體化技術,將以前的漫灌改成了現在的滴灌,水肥可以直接將肥料和水充分攪拌,最后灌入田中?!毙煳幕⒄f,這樣不但工作效率高,種出來的胡蘿卜品質也更好。 

      在徐文虎的試驗田里還有土壤墑情采集器、RTU控制的出水樁。“土壤墑情采集器可以實時監(jiān)控土壤含水率,一旦土壤含水率過低,就可以自動進行灌水;RTU控制的出水樁,可以通過手機操控出水樁進行分區(qū)灌溉。在科技的助力下,大大減少了農戶們的工作量?!彼f。 

      調研不是“終點”,解決真問題才是目的。科技小院院落不大,來的老師同學們卻不少。經過反復試種,師生們終于找到了適合這里水土的胡蘿卜種植方法。“現在,胡蘿卜外形色澤都很好,維C含量、可溶性糖、游離氨基酸也高了。”王海兵說。 

      店埠鎮(zhèn)前后屯胡蘿卜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李茂岳是第一個“嘗”到科技小院成果的種植戶?!鞍凑湛萍夹≡簬臀医⒌姆N植技術規(guī)程操作以后,現在肥料投入減少了一半,產量還上去了,而且胡蘿卜的條型、顏色、口感都大大提升,質量更好了。”李茂岳高興地跟記者分享科技小院給他帶來的幫助:“普通種植戶的胡蘿卜一畝包地售價是5500塊左右,頂多6000塊,但我的地出產的胡蘿卜因為質量好,能賣到每畝7000塊哪!” 

      “住農家院、自己做飯,還要忙實驗、忙村里的事,每天忙得團團轉?!蓖鹾1f,“時間久了,村民增收了,也接納了我們,那種感覺,辛苦里透著甜!” 

        教“老把式”種地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經過調研和試驗,帶動村民增收后,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收獲著成就感:“現代農業(yè)發(fā)展需要農民懂技術,這樣才能種出好東西?!?nbsp;

      如今,萊西胡蘿卜科技小院被譽為“農民家門口的農業(yè)大學”“學生田間地頭的課堂”。師生們還特意開設了晚間課堂、田間學校等技術培訓方式,致力于把當地的農民、種糧大戶培養(yǎng)成“土專家”。 

      “大學生老師們”可不輕松,調研還在繼續(xù),新的痛點也還在持續(xù)出現:“什么是根結線蟲病?根結線蟲病的發(fā)病性狀是什么樣?為什么會出現根結線蟲???如何預防根結線蟲???”產量上來了,病蟲害卻讓農戶們頭疼。針對調研中發(fā)現的新問題,科技小院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yè)的研究生張培強時常組織村民集體觀看科技培訓和胡蘿卜根結線蟲病的表現癥狀,并在現場答疑。 

      慢慢地,調研成了常態(tài),成效也經常在動態(tài)變化,比如小院不僅改進了村民的農業(yè)種植技術,更改變了他們的種植理念?!耙粐娙?,防的是啥?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倒伏”“治蟲不見蟲,防比治更重要”……分享起從小院學到的“種地知識”,村民夏秀蘭說得頭頭是道?!耙郧笆┓?,不知道莊稼到底該吃多少,反正多了總比少了好。”通過小院學生的引導,李茂山知道了施肥要講究比例,“就和人吃飯一樣,撐著、餓著都不行?!?nbsp;

      “截至目前,小院已培訓2000余人,科普短視頻瀏覽量5500余次,撰寫工作日志100萬余字,獲得榮譽有20余項?!比R西胡蘿卜科技小院“前院長”趙穎說。 

      “‘科技小院’就是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既可以讓學生們學習理論知識,又可以通過調研,為老鄉(xiāng)們解決實際問題?!鼻鄭u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李赟表示,“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們平均每年在小院的駐扎時間長達200天,學生們在田間地頭碰到的問題,都是在校園和實驗室里碰不到的,遇到問題,可以第一時間研究解決。而且,老師和學生們深入挖掘限制作物產量和品質提升的核心問題,引進單項技術,并創(chuàng)新集成作物綠色發(fā)展技術體系,直接將科技示范田建在農民地里,讓農民近距離看到示范效果,再手把手教農民使用集成技術,做到“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實現農作物生產的高產高效。 

      “深入田間地頭基層一線,在科研成果轉化后,農民有了收獲,企業(yè)有了保障,我們的學生也打心底里高興?!比R西胡蘿卜科技小院負責人、青島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陳延玲深有感慨地說。 

      如今,科技小院通過組織開展“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服務,取得的科技成果已輻射到全鎮(zhèn)及周邊5萬余畝胡蘿卜種植基地,胡蘿卜產量、品質明顯提高,次品率從原來的20%以上降至5%以下,畝均增收600元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0%,保障了店埠鎮(zhèn)胡蘿卜穩(wěn)產、豐產。 

      據悉,目前青島農業(yè)大學已有92名研究生到“科技小院”學習實踐。專業(yè)與農民零距離,科研與生產零距離,育人與用人零距離,在服務黃河國家重大戰(zhàn)略、助力鄉(xiāng)村人才振興方面,扎扎實實做出了特色、創(chuàng)出了品牌。 

      “天天與土地打交道、與莊稼對話,樂趣越來越大?!蓖鹾1f,小院的求學經歷,帶給他們的不光是專業(yè)上的長進,更是綜合素養(yǎng)的歷練、愛農情懷的培養(yǎng)?,F在是真喜歡上了研究莊稼這件事,即使不在萊西,在別的地方路過麥地,都會情不自禁下地看看,看看胡蘿卜長得咋樣。 

        【調研手記】 

        扎根鄉(xiāng)野,解民生、治學問 

      目前,全國已建立1048個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份,涉及222種農產品,覆蓋農業(yè)行業(yè)中的59種產業(yè)體系。同時,科技小院模式也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推介,已推廣到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當前,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加快科技小院制度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發(fā)展,正在成為大家的共識??梢韵胍?,隨著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推廣,更多的科技小院將出現于田野之間,為鄉(xiāng)村振興助力。 

      科技小院是建在廣袤沃野上的“第二課堂”,也是廣大青年人才書寫人生論文的一方舞臺?!白∠聛硎菓B(tài)度,融進來是決心,推出去是能力?!毙≡弘m“小”,依托的是涉農高校的教育、科技、人才力量,孕育的是鄉(xiāng)村的美好未來。莘莘學子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廣袤的田野落地生根。教書與育人、田間與課堂、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chuàng)新與服務,在科技小院得以緊密結合。從科技小院出發(fā),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走上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舞臺。 

      調研真問題、提出真對策、見到真成效,這只是第一步,科技小院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發(fā)展建設、產教融合、科技服務、人才培養(yǎng)、科學普及……師生們還在持續(xù)調研和探索的路上。樹高千尺其根必深。深深扎根于農村大地的科技小院,正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以廣袤大地為紙張,以奮斗擔當為筆墨,小院年輕人的故事仍在繼續(xù)書寫。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国产 欧美 日韩k频道 在线,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91社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动漫三区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