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敏,23歲,年輕的文學愛好者, 沉迷于張家口歷史文化研究, 他將為我們解讀張家口明代蒙漢互市的淵源。
高拱和張居正對王崇古提出的利用把漢那吉事件這一契機達到蒙漢互市的目的,從而爭取一定時期的休養(yǎng)生息, 深有同感。 他們考慮到文武百官有很多人反對互市,必須先使皇帝知道互市的好處, 同意王崇古的奏疏。
隆慶皇帝朱載垕以藩王身份棲居多年, 較多地接觸到社會生活, 嚴嵩專政、 官吏腐敗、 “南倭北虜” 之患等使他看到了王朝的矛盾和危機, 再加上高拱在朱載垕作藩王時是朱載垕的老師,老師給學生灌輸了很多儒家思想和關心民生疾苦的道理,因此, 朱載垕做了皇帝后,比較關心朝局, 也能夠聽取朝臣的正確意見。
張居正和高拱明確表示王崇古奏疏中的策略是正確的, 贊成王崇古的辦法。 皇帝朱載垕也表示同意。
但在隨后的朝廷議政中,對于王崇古的奏疏, 朝議洶洶, 反對意見很多。 在來勢兇猛的反對意見面前, 王崇古、 方逢時夜不成寐, 食不甘味, 在這決定國家盛衰、邊民甘苦的時候, 他們堅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 是有利于雙方老百姓的。 在等待皇帝和內閣大臣最后決定的時候, 他們調兵遣將, 積極做好俺答率兵前來動武要人的準備。
大同西北有個弘賜堡,俺答長子黃臺吉已經率領兩萬騎兵列陣弘賜堡下。 就在明廷君臣議論之間, 西征青海的俺答獲悉自己的孫子投奔了明朝, 立刻調轉馬頭向東返回。
俺答是一個有頭腦的政治軍事領袖。 他一生都在與明朝打仗, 打了五十年, 求貢三十年, 無所收獲。 孫子投奔明朝給他以極大震動。這些日子他在不斷思考著孫子的事情, 不知孫子是死是活。
大兵壓境, 化解武力沖突刻不容緩。 無論宮廷內有什么變化, 固守國土, 爭取互市是安邦定國的大計。 方逢時派遣熟悉蒙語的談判官與俺答進行多次談判。
在張居正和高拱的力主下, 穆宗朱載垕下旨授予把漢那吉等人明朝官銜。 當俺答得知自己孫子還活著, 而且被授予官職, 受到熱情禮遇, 深受感動, 答應交出明朝的逆賊首領趙全, 換取孫子回歸。 與此同時, 俺答的第三位夫人, 俗稱 “三娘子”, 一貫主張蒙漢和好。 在三娘子力主和平通貢的有力影響下, 俺答更堅定了通貢互市, 向朝廷再次提出通貢互市的要求。
這次契機, 經雙方有遠見卓識官員的力促下, 又經過幾個月的反復協商, 蒙漢終于達成互市協議。
隆慶五年, 明政府設置了四處互市口岸, 即大同得勝堡、 新平堡, 宣府張家口堡, 山西水泉營。
隨著互市的不斷擴大,不久又相繼在宣府、 大同、延綏、 寧夏、 甘肅開設馬市十一處。
隆慶五年 (1571) 當年,宣府張家口易馬 1993 匹, 大同易馬 2096 匹, 山西易馬2941 匹。 三年后的萬歷二年(1574), 大同易馬7670匹,山西易馬 5000 匹, 而張家口易馬14500匹。 萬歷三年(1575)張家口易馬 18000 匹, 遠遠超過其他貿易市場, 張家口已經成為蒙漢貿易的重心。從此, 張家口逐漸成為長城沿線重要的陸路貿易口岸。
互市給蒙漢邊民帶來了新的生活。 互市的鞏固, 使得 “三邊民帖席, 邊兵解甲,農狎于野, 旅人夜行, 天下寧謐。” “八年以來, 九邊生齒日繁, 守備日固, 田野日辟, 商賈日通, 邊民始知有生之樂。” 幾十年后, 張家口已發(fā)展成為令俄國人驚嘆的商業(yè)重鎮(zhèn)。 萬歷四十一年(1618), 俄國使者路經張家口, 看到張家口市場的異常繁榮, 有 “各種顏色的絲絨、錦緞、 條紋綢和塔夫綢、 鑲金和銅的錦緞極多。 還有各種蔬菜、 瓜果, 各種藥材,各種糧食, 例如南瓜、 黃瓜、大蒜、 洋蔥、 蘿卜、 胡蘿卜、蕪菁、 白菜、 蘋果、 西瓜、甜瓜、 石竹、 肉桂、 大茴香、防風、 罌粟、 肉豆蔻、 堇菜、杏仁、 大黃和很多其他我們叫不上名字的蔬菜。”
這種互市貿易, 其樂融融的和平生活, 繼續(xù)了約 70年, 一直延續(xù)到清朝。 在清朝, 這種互市貿易不斷擴展,以席卷之勢沖向亞洲腹地,最后形成卡拉根 (kalgen),形成庫倫, 形成張庫大道,形成歐亞經濟通道。 (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