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文化歷史 > 張家口文化歷史

    【紀實文學】一坨軟泥砸醒的“畫家夢”

    2023-11-28 09:14:24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1997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涿鹿煤礦牛西井礦區(qū)的井下回采區(qū)。六名礦工貓著腰,借著頭上安全帽發(fā)出微弱燈光,揮動手中的鐵鍬正在緊張的作業(yè)。突然,啪的一聲,前面的霍連福背上被重物猛擊了一下,“哎呀”一聲就悶聲窩下身子……其他五個同伴忙扔掉手中的鎬鍬,扶住他,發(fā)現(xiàn)是從高空中落下的一坨軟泥擊中他的后背?!靶』?、小霍……”大家一邊大聲呼叫,一邊放平他的身子,照著平時培訓學來的急救方法,趕緊做起了心臟復蘇按壓和人工呼吸來。漫長的幾分鐘后,昏迷的他,鼻翼緩緩地煽動了一下,“緩過來了!”隊友們高興地叫道。

      “針眼大的那么一絲氣透過,自己才慢慢地恢復了記憶”。事后,霍連?;貞浀健?/p>

      “所幸是一坨軟泥,如果是石子或煤塊,哪怕是很小,從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采空區(qū)頂部墜下,會像一顆子彈,從后背穿過胸膛,后果不堪設想!”漸漸康復的霍連福,回味著醫(yī)生的描述,翻過自己疲弱的身子,望著守在身邊溫柔的妻子和稚氣未脫的一雙兒女,頓時,一行熱淚落了下來。默默地開始重新規(guī)劃起自己的未來。

      這是發(fā)生在我所熟識的、從一個小山村走出來的、靠著自學成才的霍連福,當年在煤礦工作時一次危險的經歷。正是這坨“軟泥”,砸醒了他古建彩繪師的“畫家夢”……

        齊亮

        綠皮火車上的“奇遇”

      “繪畫布局,首先要掌握好作品的黃金分割……”初冬的一天,在我的邀請下,霍連福走進了涿鹿縣老年大學的書畫課堂,一邊熟練地在宣紙上勾畫著,一邊耐心細致地講解著。

      “沒有高深的理論,從調試顏料、畫面布局到完成一幅山水畫作品,三個多小時,講的全是‘干貨’,對我們啟發(fā)很大。”一群兩鬢斑白、精神矍鑠的中老年“大學生”,對他的講課贊不絕口。

      我看著站在畫案前的他,手拿畫筆,跟圍在身旁的書畫愛好者進行著互動,舉手投足間儼然是一位美院的“教授”。

      巧的是據他講,他“繪畫夢”的那層窗戶紙,還真是被一個素昧平生的“教授”捅開的。

      “軟泥”事故發(fā)生后的那段日子,為了盡快恢復受傷的心肺功能,霍連福不斷往返于涿鹿、張家口兩地求醫(yī)問藥。一次在從張家口返回涿鹿縣城的綠皮火車上,座位對面坐著一位留著長發(fā)、“教授”模樣的中年人,正在耐心地輔導著兩位青年的畫作。從小就酷愛畫畫的霍連福,便不顧旅途的疲倦,忙往前探著身子,支棱起耳朵認真地聽了起來,有時還不自覺地在自己腿上勾畫著。

      這一切,早就被對面的“教授”看在眼里,指導完學生,便主動跟霍連福攀談起來。

      “我家在涿鹿縣的一個小山村——溪源。父親喜歡畫畫,農閑的時候,經常帶著我們兄妹幾個圍坐在炕上畫畫。那些五彩斑斕的繪畫是我最早的美術啟蒙。上世紀七十年代物資匱乏,市面上沒有關于美術方面的教材,我就搜集來一些“小人書”(連環(huán)畫)來畫,張飛、關羽、赤兔馬等形象和古代城樓、戰(zhàn)斗場景像是刻在腦子里。”平時不善言辭的他,如數家珍地講起了自己童年畫畫的趣事。

      當他說到,每逢年節(jié),主動包攬家里撕舊窗戶紙的“活兒”,小心地用刀劃下每塊窗紙,用來畫畫。節(jié)假日,把其他同學玩耍的時間,用來爬坡涉溝,挖來藥材賣到縣城,掙些零花錢,買筆、紙和水彩顏料時,“教授”無不為之動容。便遞過身邊的畫板,讓他隨便畫畫。

      “小伙子,你現(xiàn)在還畫畫嗎?在哪個藝術行當工作?”“教授”看著他拘謹卻很認真的樣子,不禁問道。

      “由于父母去世得早,我初中畢業(yè),只好輟學。第一份工作是在縣里的瓷磚壁畫廠畫瓷磚畫?!贝纱u畫就是以磚為紙,在潔白的瓷磚上勾勒出圖案的雛形,再用各色顏料進行加工染色,最后燒制成釉面。內容涉及山水、蟲魚、鳥獸、人物,甚至還有民間故事等等。

      “本以為能在自己心愛的事業(yè)上干上一輩子,可沒過幾年因市場萎縮瓷磚廠停產,加上生活所迫,只好去煤礦當了一名井下采掘工。”霍連福接著敘述道。

      “你很有繪畫天賦,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如果不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太可惜了?!笨粗诤芏痰臅r間就把“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的張飛,畫得有模有樣,“教授”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聽說北京的一家古建筑公司正在招收彩繪人員,我給你一個地址,如果感興趣,你可去應聘。這樣既有工作干,也可繼續(xù)學習,實現(xiàn)你畫畫的夢想。”“教授”邊說,邊拿出稿紙寫下這家古建公司的地址,遞給了他。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下花園車站很快就到了。年輕木訥的霍連福,由于緊張,竟沒留下這位好心“教授”的名和姓。這也成為他心中最大的一件憾事。

      正是這次偶然的“奇遇”,開啟了霍連福的美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人生。

        用心捻回的“捻子”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敝骷伊嗟倪@句名言,用在“軟泥”事故后的霍連福身上再恰當不過。

      由于那塊軟泥沖擊對心肺帶來的傷害,醫(yī)生告誡他暫時不能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紤]到自己心中難以割舍的“繪畫”藝術情懷,霍連福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選擇了“停薪留職”,拿著“教授”給他的地址,來到了北京這家古建公司,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測試,被聘用為一名彩繪技工。

      在古建筑中,彩繪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古建彩繪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繪制裝飾畫,主要繪于墻壁、椽子、欄桿等建筑木構件上。不僅美觀,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筑物壽命。

      初來乍到的他,雖然在瓷磚廠也從河北師院張教授那里學了一些繪畫專業(yè)理論知識,積累了一些繪畫實踐,但要真正參與到壁畫的創(chuàng)作中,還得一步一個腳印,從頭做起。于是他從熬制桐油、豬血發(fā)酵、打膩子、磨光、涮油漆,這些“規(guī)矩活”開始,每天都是單純枯燥的重復,既要了解彩繪常識,還要掌握彩畫的技巧。一年下來,他身上那股子不怕苦累、厚道實在、虛心好學的品行得到師傅們的一致認可,加上他原有的繪畫基礎,表現(xiàn)出色的他,就開始干上了“白活”——上墻繪畫。在高老師、蔣老師等老專家的言傳身教下,他古畫彩繪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實現(xiàn)了從給老師“做助手”,到獨當一面完成整幅畫作,從徒弟到師傅、從技工到畫師的根本蛻變。之后,在企業(yè)改制時,他毅然“買斷工齡”、辭去了煤礦的工作。幾年下來,他手握畫筆,先后在北京故宮、頤和園、白云觀,山西大同華嚴寺、永樂宮,以及北京園博園等大型壁畫的修繕和復制工作中,留下了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印跡。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币淮卧趶椭朴罉穼m壁畫的過程中,他和他的團隊遇到很多畫家普遍遇到的“難題”:因為人物造型線條過長,普通畫筆蘸一次墨,畫不到頭,往往出現(xiàn)嚴重的“飛白”,不能恢復原作的效果?,F(xiàn)在學院派畫師普遍采用“間隔法”來解決。就是在筆頭墨水將要耗盡時停下來、重新蘸墨后再去連接,為了避免與上次墨色重疊,間隔半毫米的距離,這樣看起來像“一筆”下來的樣子。但要真正從保護和傳承壁畫藝術的角度來講,這種技法始終是一種缺憾。

      霍連福聽說,有一種傳統(tǒng)的技法,俗稱“捻子”,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只是由于那個特殊時期的影響,這種技法在彩繪界已近乎失傳。為了找回“捻子”,他和師傅一起,從古書上找記載,又經過不斷反復地試驗,終于找回了失傳的“捻子”:他們用長狼毫做筆芯,用羚羊脖頸上的長軟毛做外圍,做成圓柱體形狀,筆尖剪成平頭。這樣畫筆吃水量大,一般能畫出兩米多長的線條,且彈性好,操作省力。

      他告訴我,他們把用心“捻”回來的技法,除了用在自己的彩繪作業(yè)中,還不斷推廣到業(yè)界,極大地提高了彩繪的效率和質量,獲得了同行們的一致贊譽。

        真誠鋪就的“千里尋師路”

      2002年的夏天,在山西代縣古建工地一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偶然的機會,細心的霍連福發(fā)現(xiàn):在一處已完工的幾套四合院,墻上的壁畫所采用的“線法”,畫得相當出色,自己從藝以來從沒見到過。“線法”對中國畫界,在背景處理方式上借鑒“西方洋技法”的一種技法的俗稱。經過詳細打問,得知是一個極負盛名的李老師的作品時,他便產生了一定要向這位老師學習的念頭。

      可此時,李老師已遠在沈陽的古建工地。憑著李老師山西徒弟提供的工作地址,在代縣工程完工后,他便開啟了去往沈陽“千里尋師”的歷程。

      經過三天兩夜汽車和火車的長途奔波,他來到沈陽??傻焦さ厣弦淮蚵牐罾蠋熞淹瓿闪诉@個古建工地的作業(yè),又轉到吉林省四平市的工地。且沒有留下詳細的聯(lián)系地址和方式。

      從不輕言放棄的他,又轉車來到四平。走出火車站,面對偌大的陌生城市,兩眼一抹黑。茫然四顧的他要想找到李老師,無異于大海撈針。他開始耐心地逐個向正在候車的旅客、車站外接活的出租車司機尋訪當地正在施工的古建筑工地。精誠所至,等到了下午,一個熱心的司機告訴他,自己曾送過一個彩繪師傅到郊區(qū)的“太陽寺”工地,并把他送了過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心儀的李老師果真在此。

      為人直爽、快言快語的李老師,為他的一片誠心所打動,答應了他拜師學藝的請求,并把他帶在身邊,將自己多年掌握的繪畫技法和體會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通過一年多的跟師,霍連福不僅熟練掌握了“線法”這一高難技法,而且使自己的繪畫技藝更全面、更成熟,在業(yè)界的影響力也更大。

      每當霍連福跟我們這群文化藝術圈的朋友談起這段“千里尋師”的往事,眼里充滿了對李老師的無限感激之情。

      或許是受師傅們影響,現(xiàn)在已是“大師”的霍連福,經常主動和無償地來到像“老年大學”這樣的書畫培訓課堂講課;在書畫展覽的現(xiàn)場,對參觀者,總是有問必答,問一答十;對登門求教者,像朋友一樣熱情和不倦,身體力行地既傳承著技法,也傳承著藝德。

        撞響千年古寺的“鐘聲”

      霍連福長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的古建工地,在我的想象中,他的家應是逢年過節(jié)和工閑時休息的場所,簡單溫馨??僧斘乙惶みM門檻,立即就被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包圍:墻面上掛滿了他已創(chuàng)作完成和正在創(chuàng)作的畫作,床頭、書桌上除了整齊地擺放著有關繪畫的書,還有《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一類國學和文學方面的書。我隨便拿起翻看,發(fā)現(xiàn)有的已邊角發(fā)毛、書皮泛黃,有的折頁處拼音、旁注密密麻麻。一看就是被主人經常翻閱,認真讀過。

      “如果一個畫師,只掌握技藝,而不重視文化藝術的修養(yǎng),一輩子也許只能是個匠人。只有不斷地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走得更遠?!背踔挟厴I(yè),沒有機會接受正規(guī)全面教育的霍連福,在開始從事專業(yè)繪畫藝術工作后,就意識到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在每天單純枯燥的工作之余,用省下來的錢,總是買來書籍,盡乎“癡狂”的學習。2015年,他自費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了半年。那段專業(yè)學習的時光,不僅讓霍連福擁有了扎實的繪畫基礎,還對文化知識進行了一次“惡補”,至今受益匪淺。

      “家鄉(xiāng)溪源村的龍王廟大殿山墻上,三角墨框中畫著四幅山水壁畫。畫面中烏篷船、古石橋、策杖老者栩栩如生,還有那首題畫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早早就刻印在我的童心里。”或許那時的他,并不能完全了解其中的意境,更不知道“姑蘇城”在哪里,但寒山寺的鐘聲卻清脆地“敲”在了他幼小的心靈,讓他對外邊的世界充滿了無限向往。

      河埠斑駁、古橋依稀。今年夏天,烏篷船載著他的夢,來到姑蘇城,為正在修繕的寒山寺繪制八大菩薩的壁畫。走進千年古寺,站在楓橋的星光中,憑欄遠眺,撫今追昔,靜寂在他內心四十年的“鐘聲”再次鳴響。

      “唐代進士出身的張繼,處于“安史之亂”的年代,來到名城古寺,也只能滿懷羈旅的惆悵,寫下《楓橋夜泊》。而我只是一個山村的普通人,卻因身逢盛世,能夠選擇自己心愛的事業(yè),一桿畫筆走天下,何其幸也!”

      此后的他,手中的畫筆變得更加勤奮刻苦,腳下邁出的步子也更加踏實堅定。

        觸摸藝術人生的新“高度”

      古建筑繪畫,不比在桌上、紙上創(chuàng)作,經常要登梯爬高、站在架子上,時而站直,時而弓腰,有時還要仰著頭,一天下來,肩膀酸脖子疼,體力消耗很大,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就是這樣,二十多年來,霍連福幾乎走遍了全國有古建筑的地方,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軀,不斷地去觸摸著藝術人生的新“高度”。

      2022年7月3日下午,唐古拉山腳下的西藏那曲市,從列車上走出的霍連福,還沒顧上欣賞湛藍的天、潔白的云和美麗的格?;?,頭就像戴上了緊箍,疼痛難忍,喘不上氣來,渾身乏力。盡管自己在接到邀請后,無論是心里還是身體也做了些準備,但從吹著氧氣的車廂,一下子踏進海撥近5000米的藏區(qū),還是有了強烈的“高原反應”。接下來的幾天,同行的七個畫師,五人沒能堅持下去,陸續(xù)返回北京,只有他和另一個同伴,通過吸氧和休息,硬是“挺”了過來。

      一周后,在他們進入壁畫創(chuàng)作時,又遇到了兩個新的“難題”:藏區(qū)壁畫多采用的是“唐卡”技法,密宗佛教人物與禪宗、靜宗佛教人物的比例有較大區(qū)別。好在之前查閱了大量資料,經過反復觀察和臨摹,應該不難解決??墒?,由于晝夜溫差大,壁畫墻或干、或濕變化非???,容易使壁畫脫落受損。為了確保質量,使壁畫經久傳世,他和同伴經過慎重考量,綜合海洋性氣候和大陸季風氣候兩種因素,將采用的礦物質顏料和丙烯乳液,重新進行配比。試驗成功后經喇嘛同意,順利地完成了這次密宗佛教的壁畫創(chuàng)作任務。

      聽說內地畫師來到那曲,市委黨校又盛邀他繪制了三百多面黨建墻繪。他用一條條清新明快的標語,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楷體字,把藏區(qū)人民愛國向黨的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展現(xiàn)出來。

      “敢耐冰寒能守寂,愈臨風熱更生香。”疫情期間,霍連福在藏區(qū)工作的150個日日夜夜,用自己的情懷和擔當,就像開在高原上的格?;?,一樣沉淀著屬于自己的幸福。

      “我漸漸適應了高原氣候和飲食習慣,為藏區(qū)人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付出,相對于從藏區(qū)獨有的風物人情里汲取的精神和藝術的營養(yǎng),可以說微不足道。近半年的藏區(qū)工作和生活,令我終身受益?!被暨B福一臉幸福地回憶著。

      除了在藏區(qū),期間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抗“疫”題材的作品。新華社新聞客戶端為他刊發(fā)了題為《為宣傳抗疫,這位古建彩繪師畫起了漫畫》的專題片。

      如今,作為一名古建筑繪畫師,天命之年的他,在近30年的時光里,始終保持著匠人的初心和熱情,傾情守護著這項古老的技藝,用一支畫筆,一盤顏料,走遍全國各地,為無數古建筑披上“彩衣”。他的畫技和品行也得到業(yè)界和藝術同行的認可:2020年他成為北京市美術協(xié)會會員;2023年獲得“河北省工匠”稱號;目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項目也正在審批中。

      “身為工匠,守住匠心就好。要做的就是堅持和全身心地投入,其他的都留給時間?!睒s譽和成就面前,霍連??偸呛┖┑卣f。

      是啊,如果沒有那坨軟泥、如果沒有那次“奇遇”,如果沒有那一次次的“如果”,或許他的人生路,會是另外一種軌跡。他把這顆感恩的心,寄語在自己的微信名里——“連著幸?!保河檬种械漠嫻P一頭連著藝術殿堂,一頭連著自己的夢想。

      “他是多么幸福的人!”望著從老年大學上課走出來、漸漸走進一片金色秋光里的霍連福,我在心里由衷地感佩著、祝福著……

    編輯:蘇穎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

    国产 欧美 日韩k频道 在线,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91社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动漫三区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