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兒童內分泌疾病發(fā)病率均呈明顯上升趨勢,矮小癥、性早熟、肥胖、糖尿病、甲狀腺等內分泌疾病被大眾熟知。何為矮身材?如何預防性早熟?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怎么辦?張家口市第一醫(yī)院兒一科副主任醫(yī)師吳迎爽為大家解答。
規(guī)范診療身材矮小
身高不僅是審美的重要方面,也是某些特殊職業(yè)的必備條件,因此身高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部分父母對子女身高期望值不斷增加,甚至不切實際的過高期待驅使下四處求醫(yī),“青春發(fā)育”就診兒童不斷增加,因此,對于何為矮身材的界定顯得格外重要。
吳迎爽介紹,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生活環(huán)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于正常人群身高2個標準差(-2S 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1.88S D)。體格生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遺傳、營養(yǎng)、內分泌、環(huán)境、疾病、社會心理及運動等。家長需要準確認識兒童體格發(fā)育規(guī)律,如果發(fā)現兒童身材矮小,建議及時醫(yī)院就診、明確病因、給予合理治療,避免非專業(yè)渠道獲取碎片化片面信息、引發(fā)焦慮、尋求過度治療。
了解青春期預防性早熟
當下社會,有些家長發(fā)現自己家孩子小小年紀就有性發(fā)育的現象,跟自己當年比提早了一大截。研究顯示,1979至2013年,包括我國在內,兒童青春期啟動年齡普遍提前,每10年下降0.24歲。兒童青春期問題日顯突出,尤其是疫情后因乳房腫塊、性早熟、快速青春期及部分原因不明的青春期問題等就診量大幅上升。
吳迎爽介紹,中樞性性早熟是指由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提前啟動而導致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出現內外生殖器官快速發(fā)育及第二性征呈現的一種常見兒童內分泌疾病。發(fā)病率為1/5000~1/10000,女孩約為男孩的5~10倍。性發(fā)育的啟動是一個復雜過程,開始時間與性別、遺傳、疾病、營養(yǎng)、生活環(huán)境及含激素的藥物等因素有關。性早熟可產生終身高矮小、心理社會問題等危害,因此早發(fā)現、早識別、早治療尤為重要。
“女孩乳腺發(fā)育、男孩睪丸發(fā)育是青春期開始的標志?!眳怯硎?,家長如發(fā)現孩子小于正常年齡年出現乳腺、睪丸異常發(fā)育需及時就醫(yī)。對乳房早發(fā)育,最重要的是排除真性(中樞性)和假性(外周性)性早熟。一般來說單純乳房早發(fā)育會自然消退,不會對兒童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不需治療,但必須加強隨訪,因部分最初診斷為單純乳房發(fā)育同時有潛在其他疾病,此種病因不及時去除會繼發(fā)真性性早熟,進而影響兒童的終身高和心理健康。因此對于乳房發(fā)育的女孩應定期復診,必要時完善骨齡片、子宮、卵巢彩超、頭顱核磁等相關檢查,及時發(fā)現真性性早熟,并治療潛在疾病。
她提醒,性早熟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縮小患兒與同齡人間的差距,依次包括:改善最終成年身高、控制和減緩第二性征的成熟程度和速度、預防初潮早現、恢復其實際生活年齡應有的心理行為。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 n RH a)治療性早熟。
如何預防性早熟呢?吳迎爽提醒大家做到以下幾點:合理飲食,避免過多攝入高蛋白高脂肪和精制碳水食物,減少含糖飲料、油炸食品、燒烤食品的攝入,拒絕非必要的補品、營養(yǎng)品;注意規(guī)律作息時間,避免晚睡晚起,提倡多運動;避免誤服激素類藥物、避免孩子使用化妝護膚品。
健康管理遠離兒童肥胖
隨診全球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續(xù)上升,兒童肥胖已經成為我國甚至全世界最終要的公共問題之一。近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了2倍和5倍,目前我國6~17歲兒童和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達11.1%和7.9%。而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疾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達19%和10.4%,其中75%~80%的青少年肥胖可延續(xù)至成年,嚴重威脅國民健康。
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因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鑒于兒童青少年體格指標的發(fā)育變化,因此很難確定單一的篩查指標。兒童肥胖除了遺傳、生命早期暴露因素外,環(huán)境因素(如經濟文化、膳食行為、運動家庭、精神心理)也在驅動肥胖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肥胖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癥、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脂蛋白異常、代謝綜合征、空腹血糖偏高、糖耐量受損、2型糖尿病等并發(fā)癥。因此預防及治療肥胖尤為重要:正確的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代謝減重手術、心理行為干預。
建議需保證兒童正常體格生長發(fā)育,建立良好的飲食、運動和生活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健康觀念,定期檢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曹曉燕 屈海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