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本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中國與上述三國簽署了包括經貿領域在內的多項合作文件,也為未來中歐經貿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中歐在經貿領域有哪些合作新空間?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等挑戰(zhàn),中歐要如何排除干擾“雙向奔赴”?一起來看本周的記者觀察。
從40年前中法共同建造的中國大陸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如今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匈塞鐵路,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紅酒奶酪,到多個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設在匈牙利的海外工廠,中歐合作成果豐碩,更在新時代拓展出越來越廣闊的合作新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歐洲和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合作過程中,很多歐洲企業(yè)已經把研發(fā)中心布局在中國,把中國很多的創(chuàng)新技術、供應鏈集成到歐洲品牌的汽車生產。成果和產品也要推到全球市場,也包括回到歐洲市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金玲表示,習主席訪問歐洲,就經貿合作領域達成了一系列協(xié)定,既有深化原有傳統(tǒng)行業(yè)的合作,也在一系列新興領域,包括智能制造、AI、綠色產能等領域的合作。歐洲方面和中國有著很廣泛的合作空間。
中國貿促會近期發(fā)布的《歐盟營商環(huán)境報告2023/2024》顯示,中國和歐盟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歐盟則是中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然而,歐盟內部有些聲音卻認為歐中經貿不平衡,主張采取對華“去風險”政策。在中國領導人此次訪歐期間,則提出要挖掘互利合作廣闊潛力,促進雙邊貿易向上平衡。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表示,所謂人為向下平衡就像近些年來歐方一再要求中方限制對歐洲市場出口;所謂向上平衡是希望雙方要以市場作為決定貿易結構的最主要因素,最終應該由雙方各自的貿易能力或者產品競爭力來決定。
專家指出,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字轉型中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應該通過對話協(xié)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而不是通過所謂的“去風險”甚至“脫鉤斷鏈”。
金玲稱,不要用保護主義舉措來縮減雙方今天存在的貿易赤字,而是通過開拓更多的開放空間,為各自企業(yè)贏得更多投資和進出口的機遇,在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中實現平衡。
從4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到5月中國領導人出訪歐洲三國,今年以來,中歐雙方領導人互動頻繁。專家認為,在元首外交引領和各領域保持高層密切互動的基礎上,中歐經貿關系也將迎來更可預期的光明前景。
崔洪建稱,堅持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國策,他相信對歐洲方面來說,支持自由貿易,強調一種所謂開放自主也仍然是歐洲的主要訴求,雙方在相似的政策導向基礎上,需要把更多的積極面、更多的合作面做大、放大的必要需求。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