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東江門8月25日電 題:在梅家大院探尋臺山僑圩今昔
中新社記者 郭軍
“不少海外歸來的鄉(xiāng)親,尤其是梅家大院原住戶及其后人,總要來大院走走看看,感受一番家鄉(xiāng)的味道?!睆男【幼≡诿芳掖笤旱奈檎衿浇战邮?a target="_blank" style="outline: none; zoom: 1; cursor: pointer; 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line: none;">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梅家大院位于廣東臺山端芬鎮(zhèn)大同河畔,曾是遠近聞名的僑圩(又稱“僑墟”),因其獨特的“僑”味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如今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2月22日,廣東臺山,梅家大院成游客的熱門旅游打卡地。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對梅家大院特別有感情,舍不得離開?!比缃褚涯暧夤畔〉奈檎衿礁锌馈J茉L時,他拿出梅家大院籌建時的“股份薄”介紹:“我的爺爺是德國歸僑,父親作為股東曾參與梅家大院的籌建?!边@份珍藏了數十年的小冊子,書頁早已泛黃。
93年前,留日歸來的華僑梅炳然、梅建行在家鄉(xiāng)發(fā)起籌建汀江圩。大院占地面積80畝,108幢二至三層帶騎樓的樓房,呈長方形排列,鱗次櫛比。集股建圩的104股中,因梅姓股東占一半以上,汀江圩后來又被稱為“梅家大院”。
“他們見多識廣,請了香港設計師設計,水泥是從英國進口的‘紅毛泥’,所有房子都是統(tǒng)一的框架結構,這在當時非常超前?!蔽檎衿秸f,梅家大院始建之初,業(yè)主紛紛將各自旅居國風情融入嶺南傳統(tǒng)建筑中。
“雙金錢雕塑,說明業(yè)主是白手起家的生意人;有風車雕塑那間,代表業(yè)主從荷蘭回來;雕塑是一個戴著王冠的人,好似撲克牌中的國王,這是仿照法國凡爾賽宮上的神像,意味著業(yè)主是法國僑胞;有龍船花雕塑的,業(yè)主來自緬甸……”伍振平指著一間間房屋頂上的雕塑介紹道。
2月22日,廣東臺山,伍振平正在介紹梅家大院的建筑特色。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據了解,臺山僑圩現存近90處,以梅家大院最為知名。與碉樓一樣,它們是海外游子“葉落歸根”回鄉(xiāng)建造的典型建筑。當年,海外臺山人曾掀起一股回鄉(xiāng)建設潮。“喜鵲喜,賀新年,阿爸金山去賺錢,賺得金銀千萬兩,返來起屋兼買田?!边@首當年在五邑地區(qū)流傳的童謠《金喜鵲》,反映的正是僑眷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期盼。
當年,僑圩不僅是傳統(tǒng)的地方集市,也因其地理位置及業(yè)主與海外的聯(lián)系,成為對外貿易的中心點與集散地。
伍振平說,沿著大同河往東南10公里就到了南海。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汀江圩商貿活動盛極一時,圩內開滿了雜貨店、銀號、飯館等商鋪。手表、單車、縫紉機等稀缺貨物通過水路從海外引進,廣州、佛山、江門來進貨的商販絡繹不絕,本地特產也從此地大量輸往海外。
“臺山僑圩數量之多,類型之廣,建筑之美,保護之完好,為全國所僅見。它值得海內外臺山人自豪?!币压饰逡厝A僑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梅偉強在其著作《梅家大院史話》中寫道。
世易時移,梅家大院曾一度歸于沉寂,原業(yè)主多數移居海外,只剩5戶留守。
近年來,因《讓子彈飛》《狂飆》等熱播影視作品在此取景,梅家大院受到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臺山華僑先民“下南洋”“闖金山”篳路藍縷的故事及念祖愛鄉(xiāng)的品格也被更多人知曉。
如今,梅家大院的旅游潛力不斷釋放?!坝慰驮黾恿撕脦妆?。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我的房東在美國經常在抖音上刷到自己家,非常開心!”一位在梅家大院經營土特產店的租戶說。
“每到暑期,常會有學生或團體前來參觀?!蔽檎衿接^察到,梅家大院建筑群也吸引了一些來自香港的土木工程系大學生,它們每年都會來此研學一星期左右。
2月22日,廣東臺山,梅家大院鳥瞰。(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下一步,我們將以梅家大院為中心,把大同河及附近的廣府人出海口紀念地——??诓捍B起來,打造一個集旅游觀光、文化交流為一體的華僑旅游和文化交流勝地?!睋朔益?zhèn)政府副鎮(zhèn)長巫劍平介紹,去年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梅家大院進行了全面整修,增加了旅游和文化配套。
三年前,伍振平組建微信群,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梅家大院原業(yè)主或其后人聚集到一起?!拔医洺O蛩麄儓蟾娲笤汉图亦l(xiāng)的近況,大家互動很熱絡?!蔽檎衿秸f,希望將祖輩建立起來的鄰里感情延續(xù)下去。(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