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灣
聆聽東方人類遠古回聲
近日,游客在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拍照留影。 河北日報記者 郭曉通攝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7月28日,我們走入冀西北,走進張家口市陽原縣大田洼鄉(xiāng)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那片歷經歲月滄桑的溝壑縱橫之地——泥河灣遺址群,去探尋東方人類的足跡。
探索人類的起源與演化、文明的起源與發(fā)展,是世界性的科學課題。上世紀二十年代,當仰韶村等遺址首啟發(fā)掘時,在冀西北的泥河灣村,一批古生物化石正式進入科學家的視野。自此,這塊神秘土地孕育的東方人類演化進程和文明發(fā)展史,逐漸揭示于世人面前。
那么,泥河灣遺址群,到底有何魅力?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公共文化空間呢?
在遺址公園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仿照舊石器“尖形刮削器”形狀設計的南大門?!按蠹仪疲@里的設計獨具匠心——入口檐板掀開,寓意開啟人類起源之門,走上探尋泥河灣百萬年古人類的神秘歷程?!蹦嗪訛硣铱脊胚z址公園講解員冀春儒介紹。
遺址公園內小長梁遺址,是重要的探訪點。走到那片懸崖邊時,已有很多游客在遠眺山巒?!疤旄咴频先f壑,一眼百萬年——來到這里,真有一種回到遠古的感覺,自豪感油然而生?!北本┯慰蛣傑绺嬖V我們,多年前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中國歷史青銅甬道第一階上,見到鐫刻著小長梁遺址之名。自那時起,就一直對泥河灣充滿向往,這次特意帶家人一同前來探尋古人類足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來這里尋找文明根脈?!奔酱喝逭f,古地磁測年結果證實,小長梁遺址距今136萬年,是泥河灣遺址群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超過百萬年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這一中國舊石器考古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現(xiàn)在已成為講述百萬年東方人類發(fā)展故事的重要樣本。
百年來,泥河灣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發(fā)現(xiàn)——距今176萬年的馬圈溝遺址、距今136萬年的小長梁遺址、距今110萬年的東谷坨遺址、距今79萬年的馬梁遺址、距今30多萬年的山兌遺址群、距今20萬至16萬年的侯家窯遺址、距今9萬至8萬年的板井子遺址、距今4.5萬年的西白馬營遺址、距今1.6萬至0.5萬年的虎頭梁遺址群……
“目前,泥河灣盆地舊石器遺址數量已增加至300多處。這些數量巨大、分布集中、文化序列連續(xù)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構建起東亞地區(qū)舊石器時代近乎完整的文化序列?!焙颖笔∥奈锟脊叛芯吭貉芯繂T王法崗說,除非洲之外,泥河灣是全世界最完整連續(xù)記錄人類演化進程的區(qū)域,“百年來的研究工作,為尋覓、破譯和闡釋東亞人類起源與演化作出獨特貢獻?!?/p>
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近年來,泥河灣努力創(chuàng)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強文化資源保護,發(fā)揮古老遺址群的現(xiàn)實引領作用。2022年底,泥河灣被列入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23年6月遺址公園正式掛牌運營。
如今,古樸的遺址公園已成為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在遺址公園廣場,標志性建筑——古人猿雕像目光深邃,注視著蕓蕓眾生。雕塑前的20級臺階,正是河湖相沉積的泥河灣第四紀國際標準地層的形象展示,代表近200萬年的人類演化史。
“遺址公園是特定的公共文化空間,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讓人們‘來有所獲、觀有所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焙颖蹦嗪訛尺z址群保護區(qū)管理委員會文物與環(huán)境保護局負責人孫永春告訴我們,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成為探尋文化根脈的重要載體、展示燦爛文明的鮮活地標。
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我們走進河北省泥河灣研究中心。透過明亮的玻璃,見到來自天南地北的科研工作者們正在操作精密儀器,凝神研究石核、石葉等石器。在一間展廳內,只見陳列著石器、動物化石等,墻上懸掛著泥河灣地圖、階段性研究成果、曾在泥河灣開展研究的中外科學家照片。在馬圈溝遺址發(fā)掘點,巨大的鋼結構保護棚籠罩著“大象餐桌”,向人們鮮活地呈現(xiàn)距今176萬年前古人類群體肢解動物遺骸,刮肉取食、敲骨吸髓的“用餐”情景,堪稱“東方人類第一餐”……
泥河灣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遺址群,如何進一步發(fā)揮遺址公園的社會功能、講好泥河灣故事呢?
“一方面持續(xù)推動實施遺址展示與闡釋,另一方面不斷拓展講故事的方式和渠道?!睂O永春說,近年,邀請權威專家策劃編制《泥河灣考古圖典》《陽原泥河灣——東方人類從這里走來》等系列科普讀物,制作完成《尋夢泥河灣·探訪東方人類的故鄉(xiāng)》10集微紀錄片,通過沉浸式數字影片等為青少年研學教育提供趣味展示與交互體驗……今年,還將組織舉辦“泥河灣科學發(fā)現(xiàn)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配合拍攝《尋古中國·東方人類百萬年》系列紀錄片等活動。
“掛牌一年多來,接待中外游客15萬人次。公園內還有萬畝杏林,春天杏花飄香,夏天杏果掛滿樹枝,也成為文旅美景?!焙颖蹦嗪訛尺z址群保護區(qū)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志軍說,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正加速推進,泥河灣正在加快形成集科研、教育、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望成為當地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龍頭。
今年1月,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的馬圈溝遺址展示提升項目,已于6月完成設計方案并獲得河北省文物局批復;備受關注的泥河灣遺址博物館,目前全面進入內部裝修和布展階段,計劃今年11月試運行,將成為展示泥河灣盆地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窗口……
遺址、山巒、發(fā)掘場景,正結合起來;遠古、當下、未來,正貫穿起來……“泥河灣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自然與文化遺產高度融合的復合型遺產地。去年,我們正式啟動申遺工作。相信泥河灣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那一天,會越來越近!”李志軍們對泥河灣的未來充滿期待。(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 郭曉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