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省(區(qū)、市)陸續(xù)發(fā)布了2023年高考成績,啟動高考志愿填報工作。填報志愿要如何“做功課”才能從容不迫?如何選擇適合的城市、學校和專業(y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相關專業(yè)人士。
由于高考志愿填報網頁只有幾天開放時間,華東師范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考生和家長要提早準備,了解高招政策、高校和專業(yè)。
據悉,當前高考投檔錄取一般有兩種模式:平行志愿投檔錄取和順序志愿投檔錄??;部分采取新高考的省份,考生還要注意高校招生專業(yè)的選考科目要求。
這位負責人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講解了不同省份考生填報志愿時的流程。新高考省份,如福建省,華東師范大學2023年在福建有提前批次(公費師范專業(yè))、本科批、高校專項、藝術類、體育類的招生,每個批次都標注了首選科目、再選科目的要求,選考科目符合要求、對相關專業(yè)感興趣的考生均可填報志愿。
非新高考省份,如安徽省,華東師范大學2023年在安徽有提前批次(公費師范專業(yè))、本科一批、國家專項(公費師范專業(yè))、高校專項、國家優(yōu)師專項、藝術類、體育類的招生,均設有文、理科招生計劃,符合報考條件、對相關專業(yè)感興趣的考生均可填報志愿。
上海市2017年進行首屆新高考,采取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劉玉祥建議,考生、家長要抓緊時間靜下心來研究。
在對城市、學校、專業(yè)等因素進行權衡時,要因人而異,盡量選擇更適合考生、更能助力考生體現價值與抱負的院校與專業(yè)。如果專業(yè)意向不是十分堅定,建議選擇綜合性大學開闊眼界。
劉玉祥提醒考生,按院校專業(yè)組方式投檔,除非明顯的“高分低就”,考生基本無法判斷自己屬于該組投檔考生中的高分還是低分、能不能被填報的首選專業(yè)錄取,因此,要充分表達自己的專業(yè)意向,但不要陷入“非什么專業(yè)不讀”的心態(tài)。“如果某個院校專業(yè)組中含有自己堅決不想就讀的專業(yè),那么在醞釀志愿的時候就應當果斷舍棄這個院校專業(yè)組”。
當下,“滑檔”和“退檔”也是招生錄取中可能出現的現象。造成這兩個結果的原因有考生“心氣過高”、身體條件不符、單科要求不夠、服從調劑不選。
劉玉祥提示,在平行志愿中,避免“滑檔”的辦法是合理定位,把自己實力能及的一批志愿填在24個志愿的中間段位置,最后兩個志愿一定要選往年錄取分數和位次遠低于自己實力、并且能夠接受的院校專業(yè)組;避免“退檔”的辦法,是仔細閱讀各地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yè)目錄》,特別是里面刊登的體檢指導意見和擬選院校專業(yè)組的備注欄信息。發(fā)現自己的身體條件或單科成績不符合對方要求的,就不要把它列入自己的志愿表。同時,還要確保選擇服從專業(yè)調劑。
劉玉祥建議,選好志愿后,還要進行“精加工”。一般來說,志愿先后的排列順序可以按往年錄取分數高低排,但也不要“認死理”。對于特別喜歡的院校專業(yè)組,在志愿表里的位置可以往前提,哪怕往年的最低錄取分并不高。在喜歡和分數面前,要更尊重喜歡。每個院校專業(yè)組志愿里選擇專業(yè)志愿的時候,建議同樣遵循這個原則。
根據教育部日前發(fā)布的“2023年高考志愿填報十問十答”,順序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采用“志愿優(yōu)先、遵循分數”的原則。即同一批次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按順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稱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投檔時,凡第一志愿填報相同的考生,遵循從高分到低分按投檔缺額進行投檔;第一志愿投檔錄取完畢后,如所填報志愿有投檔缺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依此類推。
針對這一投檔模式,多位資深教師建議,在分數、學校、專業(yè)信息明確的前提下,家長、考生要告別“撿漏”心態(tài),“沖穩(wěn)?!焙侠泶钆?,填報志愿,提高被錄取概率。
就考生和家長如何高效準確地填報志愿,華東師范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人給出了4方面建議:
一是考生、家長做好“筑基”,多參加中學或省高招部門組織的高招知識普及性介紹,對“招生類型”“招生批次”“平行志愿”“選考科目”等高招知識做到基礎性的了解,以便后期高效抓取有用信息。
二是真正填報時,做到“知己”——了解考生自己的分數、排名、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生涯規(guī)劃,制定初步的選擇方向。
三是“知彼”——了解目標高校的辦學性質、專業(yè)特色,當年在本省的招生計劃和往年錄取分數(對應當年錄取位次),與自己的成績是否匹配。
四是做到“有的放矢”,逐步縮小目標高校、專業(yè)范圍,作進一步針對性的了解和咨詢,最終確定志愿表的“排兵布陣”。(記者:魏其濛、王豪 )
來源:中國青年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