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線
貫穿南北 奔流千年
她,是寶貴的遺產
她,是流動的文化
她見證了沿岸的人間煙火
也孕育了獨有的非遺技藝
走近大運河河北段
走進流動的“非遺博物館”
邯鄲磁縣
磁州窯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邯鄲磁縣是磁州窯的發(fā)祥地。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以白地黑花獨特裝飾藝術,在陶瓷界獨樹一幟。
邢臺臨西縣
臨西潭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拳北腿”中的“北腿”指的就是臨西潭腿,始創(chuàng)于唐末宋初時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拳勢古樸,剛勁有力,意氣相合,招數多變,是中華傳統(tǒng)武術的精華。
衡水故城縣
運河架鼓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運河架鼓,起源于清朝末年,是一種純打擊樂合奏,節(jié)奏鏗鏘有力、鼓點豐富多變、聲音威武高亢,成為具有地標意義的文化符號,震天的鼓聲傳達著兩岸人民對運河、對家鄉(xiāng)最為淳樸的熱愛。
滄州運河區(qū)
孟村八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初創(chuàng)于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傳人遍布中國,遠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
雄安新區(qū)安新縣
傳統(tǒng)造船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雄安新區(qū)傳統(tǒng)造船技藝源于素有“造船之鄉(xiāng)”稱號的安新縣馬家寨村,歷史悠久,從宋代就與造船業(yè)結下了不解之緣,造船技藝全國聞名,清代馬家寨工匠曾為光緒皇帝造過龍舟和吊船。北京北海、頤和園里的畫舫,電影《赤壁》里的戰(zhàn)船、龍船,均出自馬家寨工匠之手。
廊坊霸州縣
小辛莊戲靴制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戲劇鞋靴制作是一種民間手工技藝,經過切樣、穿麻線、鞋底打孔、割口、納鞋底、修邊、打磨、上鞋面、烘干、抹粉等幾十道工序,一雙浸透著手工藝人智慧的戲靴便呈現眼前。
一條真實的河流
一條無形的文脈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項目
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
深入發(fā)掘運河文化價值
傳承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十年精彩蝶變
運河流向未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