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紅色文化,讓歷史得以重現(xiàn)。”國慶假期,廣東游客林琳和家人從貴陽到遵義開啟一場為期5天的“長征”科技之旅,她說,踏上貴州這片紅色熱土,不僅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歷史故事,還讀懂了紅軍長征的偉大。
去年以來,貴州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長征數(shù)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和遵義《偉大轉折》劇目為載體,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科技手段賦能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性地再現(xiàn)長征歷史,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精彩絕倫”與“震撼人心”是觀眾對這兩個項目的共同贊譽。今年國慶假期,這兩場紅色劇目更是一票難求,深受省內(nèi)外觀眾追捧,成為貴州紅色文化景點的“頂流”。
數(shù)字演繹 多元再現(xiàn)長征歷史
“我也要在這里合影……”10月5日8時,位于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旁蜿蜒曲折的“紅飄帶”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廣場上象征著長征精神的圣火旺盛而猛烈地跳動,第一波觀眾將入口圍了一層又一層,不少觀眾利用等待間隙在圣火前合影留念。檢票口外,第二波觀演游客不一會又排起長龍,等待檢票。
參觀游客中既有三兩結伴的時尚青年,又有年輕父母和孩子一起的小家庭,還有年長的游客……隨著大門緩緩開啟,閃閃的紅星下,一段蕩氣回腸的紅色記憶拉開序幕——紅色文化與前沿科技完美融合,“紅飄帶”通過“全域行浸”和數(shù)字科技,帶著觀眾重走長征路。沿著故事線邊走邊看,觀眾通過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全維度機械運動、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特效等技術手段和互動情景演出,感受視聽的逼真還原、嗅覺觸覺等感官的多維刺激,沉浸式體驗一把遠征的艱苦卓絕、紅軍的英勇壯烈、長征的可歌可泣、精神的永垂不朽。
湖南游客田鋒觀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shù)紅軍的鮮血染成的,貴州‘紅飄帶’用科技和多元媒體手段再現(xiàn)了長征中一幕幕讓人感動的瞬間,讓我深刻體驗了長征精神。”
今年國慶期間,“紅飄帶”于10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吸引了400余名觀眾觀看。此外,“紅飄帶”還精心策劃了“國之重器·展望未來”軍事主題展與“國防教育射擊體驗”等一系列活動,讓參觀者能夠近距離感受國家軍事力量的震撼與魅力,還有火線沖擊、穿越火線、“祖國,我想對你說”、與演員合影等環(huán)節(jié)。
“紅飄帶”相關負責人侯菲介紹,國慶節(jié)期間,“紅飄帶”每天演出9至11場,場場爆滿,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至10月5日累計演出48場。試運營至今一年,累計接待游客70萬人次,成為游客來貴陽旅游的首個紅色文化“網(wǎng)紅打卡點”。
科技助力 生動演繹偉大轉折
10月5日,位于遵義市鳳凰山文化廣場上的偉大轉折劇場門口游人如織?!巴ㄟ^《偉大轉折》劇目,我更深刻理解了遵義會議偉大轉折的歷史意義?!庇^看完《偉大轉折》劇目的重慶游客閆樂豎起大拇指說,歷史就這樣鮮活地呈現(xiàn)在眼前。
與“紅飄帶”觀劇的火爆排隊場景相同,國慶假期,《偉大轉折》劇目從每日3場演出增加至每日7場,仍然一票難求。這部以紅軍長征為時代背景,以紅軍長征在貴州取得的“偉大轉折”歷史成就為故事主線的劇目,大受歡迎。
《偉大轉折》融合了巨幕油畫、戰(zhàn)場煙霧、環(huán)繞音效以及戲劇、影像、音樂和舞蹈,360度的無限循環(huán)舞臺設計讓“靜”與“動”相互交織,四渡赤水、二進遵義、佯攻貴陽、跳出貴州等歷史畫面栩栩如生,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使整個劇場空間如夢似幻,全方位強化了視覺和聽覺的沉浸感,使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歷長征歷史的驚心動魄。
“金沙江的激流險渡場景令人屏息”“水幕瀑布從頭頂傾瀉而下,紅軍小船穿越其中,壯麗無比”“革命先烈指點江山意氣風發(fā)”……觀看完演出,觀眾紛紛贊嘆,紅色文化在全息影像、虛擬現(xiàn)實和三維聲音技術的加持下更加奪目。
貴州偉大轉折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冉義斌介紹,這場演出除了對長征故事的精準演繹,最大看點是以科技為突破口,在舞臺設計上誕生了8項科技專利。
演出現(xiàn)場,4臺視頻服務器、12臺1.76萬流明專業(yè)激光工程投影機以及一臺大功率5萬流明的工程投影機,相互重疊配合,將前沿的舞臺科技與紅色故事進行融合,再現(xiàn)中央紅軍血戰(zhàn)湘江后,轉兵貴州勝利北上的“偉大轉折”。
“演出讓我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參觀之旅畫上了圓滿句號?!彼拇ㄓ慰挖w鵬表示,在遵義不看一場《偉大轉折》,紅色文化行一定是不完整的。
“今年國慶期間,劇目不僅增場加演,還在部分場次中設計了彩蛋體驗,獲得觀眾好評。”冉義斌告訴記者,《偉大轉折》劇目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較平日增長近6倍,預計國慶期間將接待游客達到2萬人次以上。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