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不是‘橫行’,自由不能妄為?!苯眨谥袊鴩啦康挠浾邥?,發(fā)言人針對美國國防部發(fā)布2023財年“航行自由”報告的答問一針見血。根據該報告,美方2023財年共挑戰(zhàn)包括中國在內的17個國家或地區(qū)的29項“過度海洋主張”。
近年來,“航行自由”成了美方四處炫耀武力、搞聯合巡航軍演的常用借口。去年至今,菲律賓頻頻侵闖中國仁愛礁、黃巖島海域;美日菲舉行首次三邊峰會,就南海問題無理攻擊中國……作為事件的幕后推手,美方屢次搬出“航行自由”的說辭。
那么,“航行自由”到底指的是什么?美式“航行自由”與國際法認可的“航行自由”有什么不同?在美方這個核心海洋主張背后,有哪些企圖?不妨一一來看。
此“航行自由”非彼“航行自由”
雖然都叫航行自由,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里的“航行自由”與美國口中“航行自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前者出發(fā)點是維護各國應享有的公平海洋權益,維護全球海洋秩序;后者出發(fā)點則是保障美國的軍事外交利益,維護美國海洋霸權。
翻開《公約》,它對領海、專屬經濟區(qū)、公海等海域規(guī)定了相應的航行制度。領海寬度不超過12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寬度不超過200海里,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國家專屬經濟區(qū)、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以內的全部海域。
按照《公約》,外國船舶在領海享有無害通過,但不得損害沿海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在專屬經濟區(qū)享有航行自由,但須顧及沿海國對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以及對海洋科考、環(huán)保等事項的管轄權;各方在公海享有航行自由,但須符合“公海應只用于和平目的”等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公約》規(guī)定了沿海國的保護權,比如沿海國可以采取適當步驟防止非無害通過;沿海國可以要求不遵守其國內法的外國軍艦立即離開領海。
那么美國口中的“航行自由”又是怎么回事呢?可謂簡單粗暴。在美國眼中,“領海之外即公?!?,為此它還獨創(chuàng)了“國際水域”這個概念。在美國的概念和行為中,別說他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內美軍艦可以絕對自由地航行,即便是沿海國12海里之內,它也能以無害通過之名、“不受國家的不合法限制”通行。
二者區(qū)別很明顯。打個比方,《公約》規(guī)定的航行自由就如同在一個村子里,每家每戶住房之外有院子,院子之外是種著瓜果蔬菜的菜園子。外來者通過菜園子需要告知主人,院子更是不能隨便踏入。然而美國不僅要隨便通過菜園子,更想不打招呼就進院子。在這種絕對自由的邏輯之下,美國軍艦時常未經申請或通報強行進入他國管轄的海域,由此帶來的危險事件更是不勝枚舉。
可見,此“航行自由”非彼“航行自由”,兩者有著本質區(qū)別。美國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利用 “航行自由行動”挑戰(zhàn)他國所謂“過度海洋主張”,實質是以美式“家法幫規(guī)”來維系全球海洋霸權。
從“旁觀”到“下場”,霸權之手攪亂南海
美國口口聲聲說,“航行自由行動”是為了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和商業(yè)繁榮,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像美國國防部最近發(fā)布的“航行自由”報告,從1991年開始,基本每年都會定期發(fā)布。據統(tǒng)計,截至2022年,美國已累計對60多個國家實施了600多次“航行自由行動”,挑戰(zhàn)超過700項所謂“過度海洋主張”。
有學者做過研究,在2000年之前,亞太地區(qū)還不是美國“航行自由行動”的最主要目標區(qū)。但2000年后,亞太地區(qū)的角色顯著上升。
《國際銳評》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從1991到2006年的15年里,美國國防部只在3個財年的“航行自由”報告中“點名”了中國(分別是1992、1993、1994財年),理由是 “美方不認可其軍艦進入中國領海需事先通報”。但從2007年開始,情況出現了變化。自那一年起,中國持續(xù)成為美國實施“航行自由行動”的目標國。據中國智庫“南海戰(zhàn)略態(tài)勢感知計劃”統(tǒng)計,2015—2022年,美方針對中國南海島礁的“航行自由行動”總體呈現持續(xù)增加趨勢,共計39次。
圖片來源:南海戰(zhàn)略態(tài)勢感知計劃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與美國把全球戰(zhàn)略重心調整至亞太、對中國戰(zhàn)略疑慮持續(xù)加深、菲律賓與中國南海主權爭端不斷升溫等因素密切相關。如果回顧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對外政策,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南海政策的轉變軌跡。
上世紀90年代初,美方對南海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對各方領土要求的合法性不持立場,強調用和平手段解決領土糾紛,同時關注南海的航行自由。
隨著奧巴馬政府2009年、2012年相繼提出“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美國南海政策發(fā)生了實質性轉變——從過往的“觀察者”變成“干預者”,開始借南海問題對中國進行牽制。
奧巴馬第二任期內,美方要求中國停止在南海填海造地,鼓動菲律賓將南海爭端提交國際仲裁,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與多邊化。同時積極向越南、菲律賓等國提供外交幫助和軍事支持,甚至直接派遣飛機和艦船進入南海爭議地區(qū)。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臺后,美方針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明顯增多:美海軍和空軍頻頻到南海地區(qū)挑釁,美方還拉攏西方盟友共同到南海宣示“航行自由”,在南海周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國際銳評》梳理發(fā)現,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美艦機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事件密集發(fā)生,其中一些節(jié)點耐人尋味。比如,2016年10月,美“迪凱特”號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領海,正值菲律賓時任總統(tǒng)杜特爾特對中國訪問。當時,中菲關系全面恢復并且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2023年,隨著菲律賓頻頻在南海挑釁滋事,美軍加大了在南海及周邊地區(qū)的軍事行動。據“南海戰(zhàn)略態(tài)勢感知計劃”發(fā)布的報告,過去一年美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大型編隊8次進入南海,停留時間、訓練強度和針對性都顯著增強;至少有11艘攻擊核潛艇和2艘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先后出現在南海及周邊海域。
可見,華盛頓容不得南海風平浪靜,刻意在本地區(qū)制造緊張。正如專家所說,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與其標榜的維護國際航道安全和海上貿易繁榮毫不相關,而是推進美國全球戰(zhàn)略、維護美國安全利益的軍事工具。
美式輿論戰(zhàn)試圖美化“航行自由”
除了軍事行動、外交發(fā)聲,美國還針對南海地區(qū)發(fā)動輿論戰(zhàn),以給“航行自由行動”披上“合理”的外衣。
2022年6月菲律賓本屆政府上臺后,美國媒體加大了對南海局勢的炒作?!秶H銳評》整理了美媒2020年1月以來有關南海局勢的報道。以《紐約時報》為例,在菲新政府上臺前月均報道量為3.26篇,在菲新政府上臺后月均報道量上漲了42%。把數據進一步細化發(fā)現,菲律賓每次對中國發(fā)動挑釁后,《紐約時報》都會跟風炒作。
《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截圖
為了體現所謂“現場報道”,美國記者不止一次乘坐菲律賓海警船,拍攝中菲船只對抗的影像,甚至化身為演員。2023年,《紐約時報》發(fā)布了一篇記者“硬闖”中國南海美濟島遭到中國海軍驅離的長篇報道。這個記者把自己描述得可憐兮兮,“控訴”中國海軍不講道理。而真實情況是,他乘坐的船只已經沖到美濟島2海里領海線內了!
美國空軍軍官本杰明·戈伊里戈爾扎里曾在一場論壇中坦言,菲律賓海警隊的策略就是“菲船只配備記者,記錄與中方沖突,展示中國的‘欺凌行為’”。可見,這么做就是想用所謂記者視角,把中方正當合法的維權行動歪曲成“以大欺小”、把挑釁滋事的菲律賓塑造成“受害者”,顛倒黑白,讓美國的“航行自由”合理化。
這場輿論戰(zhàn)里,還有個興風作浪的常客——美國智庫,比如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旗下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
近期,AMTI發(fā)布了一份所謂南海“環(huán)境威脅”的報告,無端指責中國破壞南海環(huán)境,被多家美媒轉載。此前,該機構發(fā)布的各式各樣報告頻繁出現在美媒關于南海的報道中。AMTI網站顯示,它得到了來自美國的資金支持,被輿論比作美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操縱公眾輿論的“影子工具”。而在美國,像AMTI這樣的智庫還有很多。
美媒鋪天蓋地炒作、記者捏造事實表演、智庫報告無中生有——這番美式輿論戰(zhàn)操作,正在南海地區(qū)一次又一次上演。
一位東南亞漁民曾給《南華早報》寫過這樣一封信,“讓我正言相告:美國正在中國的視線內玩火。如果這種狀況失去控制,整個地區(qū)都將遭受損失。我們?yōu)槭裁匆獮槊绹腻e誤行為承受代價?任何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看到美國一再把中國塑造為海洋爭端中唯一的‘壞孩子’,難道不會感到不對勁?”
西方研究所研究員格雷格·奧斯汀也坦率指出,所謂中國在南海行為對商業(yè)航運構成威脅,是五角大樓撒下的一個彌天大謊。事實上,在中國和東盟共同努力下,南海航行自由一直沒有問題。美國以“航行自由”之名推行“航行霸權”,才是造成??瞻踩L險的根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