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晚7時,懷安縣的不少青年走進教室開啟學習模式。“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正成為不少懷安青年打開“夜生活”的全新方式。
今年以來,共青團懷安縣委依托青年之家、團屬社會組織等資源,因地制宜、按需成班開辦青年職工夜校,以豐富的課程設置和優(yōu)質的師資力量,滿足了青年人多樣化的文化藝術需求,有效打通服務青年“最后一公里”。
“按需設課”獲青年點贊
“我在‘懷安縣共青團’公眾號上留言,想學習圍棋,沒想到真的開設了課程,我果斷報了名?!倍煽诒むl(xiāng)青年干部喬曉杰說,通過在青年職工夜校進行系統(tǒng)學習,如今他的圍棋技藝大有長進。
課程受不受歡迎,“學生”最有發(fā)言權。今年6月13日,懷安青年職工夜校推出了首期課程,就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前來“充電”,試點課程反響熱烈。
夜校是重要的公共文化傳播和交流平臺,通過精準把握青年需求,設置多元的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建立起豐富互動的夜校生態(tài)體系,可以讓優(yōu)質的文化資源惠及更多青年,為終身教育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徑。共青團懷安縣委堅持“公益性、社會性、服務性”的辦學原則,夜校課程以“青年點課+團委選課+專家上課”形式開設,課程從青年視角出發(fā),更好滿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同時,有針對性地打造具有懷安特色的品牌活動,將青年思想引領、聯(lián)誼交友、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文化傳承和身心健康等青年發(fā)展工作融入青年夜校項目,全方位提升綜合素質,為青年成長成才充電賦能。
“平時上班大家工作壓力都很大,下班后來到這里,寫寫毛筆字,雖然技法還不成熟,但是那種愉悅感是無可比擬的?!笨h婦聯(lián)工作人員張罌心說,通過上夜校,不僅能給自己充電,更有助于把正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雙向奔赴”盤活公共文化資源
7月13日,懷安縣青年職工夜校圍棋班在正子圍棋學校開班。課堂上,授課教師為青年們詳細講解了圍棋起源、簡史及特點,教授吃子、落子規(guī)則,雙吃、延氣等圍棋基礎知識和圍棋吃子技巧,學員們兩兩成組、凝思靜坐、執(zhí)白捏黑,進行了實戰(zhàn)練習。
“夜校與圍棋業(yè)務雙軌并行,在保持夜校公益屬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學校教室的利用率,也可以通過引流讓我們學校受益?!闭訃鍖W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青年職工夜校課程設置多元,將青年喜好與文化傳承結合,非常有意義。”馬利在青年職工夜校教授碹窯文化課,作為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他說,在夜校開設課程,將青年人請進課堂,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碹窯文化傳遞給年輕人,有助于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針對青年需求,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文化服務,同時提升公共文化場館的利用效率。青年職工夜校開辦以來,共青團懷安縣委積極探索“共建共贏+社會化運營”模式,進一步架起供需兩端對接橋梁,盤活全縣公共文化資源。懷安縣統(tǒng)籌整合了轄區(qū)內的公共場所資源,城市書屋、社區(qū)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等文化陣地都針對青年需求,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文化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后續(xù)即將推出的網上授課等形式,則把農村及邊遠地區(qū)的青年職工也納入到“夜校”的教育平臺上來,覆蓋更多有需要的人。
拓展青年“人生半徑”
“青年職工夜校的活動都非常貼合我們的興趣,讓我們能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既能提升技能又能拓寬朋友圈的平臺,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充實。”青年職工李玉告訴記者,每次活動他都積極報名,通過各種課程的體驗、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在豐富青年業(yè)余生活的同時,青年職工夜校也為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提供方向,暢通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渠道,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電商培訓課程以“短視頻直播帶貨理論+實操實訓+實戰(zhàn)演練”相結合的方式,圍繞短視頻+直播助力農產品銷售、短視頻案例分析、直播文案腳本創(chuàng)作技巧、短視頻剪輯技巧、直播實操、直播間話術講解等方面進行授課,為青年搭建了學習和創(chuàng)業(yè)平臺,有效激發(fā)青年創(chuàng)造力和行動力。
青年職工夜校不僅為青年提供服務,還帶動青年服務社區(qū)、服務社會。通過各類活動,青年職工夜校搭建起與青年增進交流的平臺,積極引領青年參與議事獻策,開展志愿服務、幫扶關懷弱勢人群、并鼓勵青年投身文教體育,積極參與首屆“琴棋書畫”文化交流等活動,在為青年夜生活“增鮮”的同時,進一步助力懷安文化品牌建設。夜校還組建志愿服務隊為西沙城中心學校送課送教,為孩子們帶去非遺剪紙、植物拓染等互動課程。
青年職工夜校實現(xiàn)了青年與城市的“雙向奔赴”,是推進青年發(fā)展型縣域建設的又一項民生實事。下一步,懷安縣青年職工夜校將進一步立足懷安實際,讓青年文化“活起來”,為青年在終身學習的路上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精神食糧”,不斷增強青年的獲得感、幸福感。(河山新聞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劉蕓含 何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